English

走近建筑美

2000-01-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建筑艺术的重要性与人们对它的生疏,这种巨大的反差,倒不能全都归结到建筑的本性方面,缺乏普及性读物也是重要原因。

刚刚有幸读到我熟悉的前辈萧默先生所著《文化纪念碑的风采——建筑艺术历史与审美》,列入为人民大学出版社刚出版的大学美育系列教材,也是一部十分适合于一般艺术爱好者的普及性读物。

最近一两年,关于建筑艺术的书似乎忽然多了起来。老一辈学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单行本的出版,首先在读书界引起很大反响。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大部头著作《中国建筑艺术史》(萧默主编)最近也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还有诸如《建筑师梁思成》、《凝动的音乐》、《天地之灵——东西方经典建筑艺术的魅力》、《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以及其他一些同样比较普及的书著,都一下子涌上了书架,而且销路甚好。这的确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建筑艺术——这门既古老又随处可见但确实既难于创作也难于理解的艺术,到了今天的中国,终于开始引起公众的关注了。

为什么说建筑艺术是难于理解的呢?我想这首先与它的本性即表现性或称抽象性相关。比如小说、戏剧、电影、电视,还有写实性美术作品,都十分擅长表叙曲折复杂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人生命运,塑造人物性格,再现景物的神貌形态,具有具象的再现的品质,很能一下子就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一些通俗性艺术在吸引一般公众尤其是青年方面就更具优势了,往往是他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对象。建筑艺术则刚好相反,不能要求它具象地再现生活,它的任务只在于创造一个美好的形象,或烘托出一种氛围,或进而表现出某种情感,具有抽象的、表现的性质。建筑艺术所表现的情感也只是情感本身,即一种抽象的情感,而不是具体的这一个人或那一个人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事而触发的具体的情感。所有这些特性都类似于无标题音乐,所以,人们早就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样的话。我还拿不准建筑艺术究竟算不算所谓高雅艺术,因为有些建筑的确也丑得可以,但它的典范性作品,却是当之无愧可以进入高雅艺术的殿堂的。然而也正因此,它的艺术意境毕竟比较朦胧,要求审美主体有更高的艺术素养、更多的主观参与和更为精审的体察能力,不那么容易理解了。

建筑艺术之所以不易普及也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它的不可复制性。意大利建筑评论家布鲁诺·赛维谈到这一点时曾指出:“这里首先有一个问题,就是实际上不可能象搬移绘画作品那样把建筑搬移到指定地点进行展览。”所有的照片和模型甚至影片都不可能完全展现它精微而迷人的一面,要充分领悟它,除了亲临其地以外别无它法。

所以,在我们中国,才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现象。例如,在《辞海》的“艺术”条目里列举了很多艺术门类,却把在西方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占第一位的“建筑”忘掉了。有一位美术评论家,在她的阐述苏联某雕塑作品的文章中,虽极力称赞“建筑师”是如何与雕塑家充分合作的,通篇却只在谈工程师的事,与“建筑”完全无关。还有一些文化人,所理解的建筑艺术也只不过是建筑装饰,如此等等,多有所闻,就更不用提一般公众的误解了。

即使我们把心态放宽松一些,不去争论哪门艺术孰高孰低(它们都有存在的价值,且不能为其他艺术所代替),我们还是要说,建筑艺术的抽象性和表现性,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忽视的实在性,使它显得更加深刻而内在,拥有跨时空的巨大文化价值,是一种值得人们重视的艺术。

建筑艺术的重要性与人们对它的生疏,这种巨大的反差,倒不能全都归结到建筑的本性方面,否则我们除了说一说这一点以外就毫无办法了,这就显出了普及性读物的特别重要。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类著作确实太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建筑界本身的先天不足,使得从中学起就分在理工班,大学又毕业于被称为理工科的建筑系的建筑师们,往往只可以算得上是“专家”而缺乏“学者”或“艺术家”的素养,文字表达能力也受到很大限制,加上设计工作之忙,就更想不到对提高公众建筑艺术鉴赏力的必要了。另外,出版界也负有责任,读者所能见到的,除了专业人员才需要看的行业书之外,很少能见到由真正行家写作的、既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十分到位、史论结合而引人入胜的普及性读物。

可贵的是,《风采》就不失为这样一种著作。全书近20万字,分八章:第一章“打开一个新世界”和第八章“余论”侧重于基本理论,全面介绍了有关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性、艺术语言、建筑文化、建筑体系,以及决定建筑艺术风格的根本原因、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如何提高建筑审美能力等问题。其中的独创性而很有启发的见解,往往在许多大部头著作中都难得读到,又娓娓道来,毫不显理论的艰深之迹;第二、三两章以中国为中心,介绍了东亚各国包括印度在内的古代建筑;四至六章主要介绍了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美洲以及欧洲古代建筑;第七章篇幅较多,重点在近现代和当代,包括西方也包括中国。全书史论结合,举例精当,语言优美平和而颇具风趣,加上270余帧彩色或黑白插图,使读者恍如进入了一座庞大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在不知不觉中漫游了几千年的世界。本书又特别重视建筑艺术的文化品格,使读者不但知其然,还得以了解其所以然,启发读者自己的思路。

作者是中国著名建筑艺术史学者,除了主编了国家重点《中国建筑艺术史》外,平生还有其他专著8种,其《敦煌建筑研究》最近荣获了文化部首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奖,此外还主编过书著6种,并参与了一些建筑创作工作。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专门家,除了宏篇巨著式的专著以外,也能更多寄情于普及性工作,也许这种工作在当前更具有现实的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